时间:2025/3/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多音字姓氏精选录王万江我当过教师和新闻记者,在现实生活工作中,遇到过一些多音字姓氏的人被说错后的尴尬或无奈,特别是不断听到人们或看到书刊上对某些常用多音字姓氏的解读不够完整,往往是只能说或写对一部分,如对“仇”、“单”、“解”、“区”(按常用字读音的字母音序排列。下同——作者注)几姓的认识停留在:“仇”读“Qiú”,不可读“仇恨”的“chóu”;“单”读“Shàn”,不读“单位”的“dān”或“单于”的“chán”;“解”读“Xiè”,不读“解决”的“jiě”或“押解”的“jiè”;“区”读“ōu(Ou一声)”(ō应大写,但所用的电脑打不出——作者注),不读“区别”的“qū”,等等。但事实上,在汉语的语言学和姓氏文化学方面不全是这样的。历时多年,我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中华多音字姓氏辨考辞典》,收录了个多音字姓氏,其中一些姓氏不像人们在一些辞典上或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那样简单,现从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常被搞错或读音在三个以上的多音字姓氏,辨考如下,以飨读者。阿:“阿”作姓有A1(ā)、E1(ē)、Hē、Kē四音,其中的A1(ā)、E1(ē)原读作à、ǎ、ā,现取消à、ǎ,读作ā,又ē,作姓读E1,参见《辞海》。具体有六种情况:1、只读A1(ā),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区有汉族阿姓,其宗族分别有播迁到本市宝丰县、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等地的,又回、满、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姓。另有阿土、阿匹等复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阿姓渊源》,中华阿氏网(平顶山市阿西民创办)等。2、只读E1(ē),源商代伊尹后裔的阿伏氏、阿伏于氏简化的,见《阿姓渊源》等。另有阿卜、阿大干等复姓。又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3、Hē音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载有阿跌、阿呹、阿蹊3复姓。4、Kē音姓源于周代姬姓大夫阿者(又称可者)后裔的,上古时“阿”、“可”二音同。又有源于地名阿泽,又称柯泽(今山东东阿)的,此属以地名为氏,见《阿姓渊源》。5、两读为同一复姓的,如阿布A1(ā)bù、E1(ē)bù,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以E1(ē)bù读音为主,亦读A1(ā)bù,见《四川贵州彝族历史调查》等。阿单有A1(ā)dān、E1(ē)dān,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等。而阿蹊有Hēxī、E1(ē)xī读音,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E1(ē)xī又见《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大辞典》(p)、《元和姓纂》等,Hēxī见《古今姓氏书辩证》等。阿蹊或阿跌氏之异译,异音同姓。或待考。6、三音三姓的,如阿跌有A1(ā)diē、E1(ē)diē、Hēdi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等。另外,“阿”的复姓《中国姓氏大辞典》载有个,《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有个,《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有4个。但有的人往往只记得“阿”姓读“A1(ā)”或“E1(ē)”音,甚至有人认为“阿”只是南方人称呼他人时省略其姓,作为人名的前缀使用的,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性称呼而已,此乃实属偏见。贲(賁):Bēn、Bí、Bì、Féi、Fén、Wú、fēn、fèn、pān,九音中有Bēn、Bí、Bì、Féi、Fén、Wú六个可作姓用,且为六个不同的姓或五姓,而另外fēn、fèn、pān三个读音则不可作姓氏用。作姓氏用的六个读音分别是:賁(贲)Bēn、Bì、Féi、Fén四个音的姓收录于《中国姓氏大辞典》(p-)。贲(賁)Bí音姓见《续通志·氏族略》,黑龙江、广西等地有此姓;Wú音姓亦见《续通志·氏族略》。而《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收录的是贲(賁)Bēn、Féi二姓。賁Bēn、Bì、Féi、Fén四个音的姓收录于《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其中Bì、Fén二音或为同姓。长(長):Cháng、Chàng、Zhǎng,cháng、zhǎng见《新华词典》(p90、),未及姓。《辞海》(p、),Cháng姓。长(長)Cháng、Zhǎng音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44-45),又有长儿Chángér等15个Cháng复姓,又《姓氏词典》等。長(长)Cháng、Zhǎng两音,不同源,宜两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其中,Cháng音姓分布较广,甘肃为多;Zhǎng音姓河南灵宝有,又有長生(长~)Chángshēng等25个复姓,長兒(长儿)Zhǎngér、長孫(长孙)Zhǎngsūn两个复姓。Cháng、Chàng、Zhǎng音姓见《一字多音姓表》,不同源,宜三姓,或三音两姓,有待考。另外,长儿Chángér或長兒(长儿)Zhǎngér宜异音同姓(作者注)。仇(讎、雠、讐):Chóu、Qiū、Qiú,不同源,宜两姓。仇(讎、讐)chóu、qiú见《辞海》,Qiú姓。仇Chóu、Qiú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不同源,宜两姓。其中Chóu音的系出雠姓,是傈僳族姓,甘肃酒泉,河北阜平,河南卢氏,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有:Qiú姓见《新纂氏族笺释》,《古今姓氏书辩证》,《高丽史》等,满,蒙古,朝鲜,瑶,傣等民族姓,分布较广,内蒙古,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六地较多。Chóu、Qiū、Qiú音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46、71),《中国姓氏汇编·附录·一字多音姓表》。其中Chóu见《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Qiū见《魏书》等,Qiú见《姓氏词典》等。讎(雠)Chóu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为讎子氏所改,又有讎子复姓。讐子Chóuzǐ亦为复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世本》。Chóu、Qiú两姓,以Qiú音姓为主,Qiū音姓或Qiú之讹。单(單):Chán、Dān、Shān、Shàn(又Shǎn)、Tān、Tán七音四个单姓六复姓。其中:Chán音分单音(字)姓,湖北洪湖地区有;或复姓单于Chányú,山东历城、益都,陕西蒲城,湖南益阳,上海和福建泉州等地有,均见《百家姓解说词典》或《姓氏寻源》。Dān音姓不同源,主要有:①系自姬姓,周代单襄公之后,见《元和姓纂》。②北魏时阿单氏、可单氏、渴单氏等都简文改为单氏,见《元和姓纂》。③金代女真人徒单氏汉化改为单氏,见《金史拾补五种》,河北阜平、获鹿,山西绛县,湖南芷江,江西余干,贵州紫云等地有,單(单)Dān及Chán、Shàn(又Shǎn)、Tán姓又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下详)。Shàn分单(又Shǎn)音姓和复姓,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有单姓,见《中文大辞典》或《通鉴》;复姓的有单伯(Shànbó又通Tánbó檀伯,见下段。)、单父(Shànfù)、单公、单徒等,见《姓氏考略》,《姓考》,《姓苑》,《路史》等。今山东有单父姓,江西有单徒。又参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Tán音姓也源自姬姓。春秋时郑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伯,见《百家姓解说词典》。或因周成王之子所封之地单(檀),故地在今河南孟津东北,见《集韵》,《中国姓氏大辞典》(p)及《姓氏词典》,宜不同姓。单Dān、Shān、Tān音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單Dān、Shān、Shàn、Tán四音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其中,Dān、Shàn、Tán三音姓又见《中华姓氏大辞典》,山西绛县有Dān音姓。又有單特Dāntè复姓。附:Shān、Tān二音或为原著笔误,疑“Shān”应为“Shàn”;“Tān”应为“Tán”。(编者注)行:Háng、Héng、Xíng、Xìng、hàng,háng、xíng见《新华词典》(p、),未及姓。xíng、háng、hàng、héng,见《辞海》(p),Xíng姓。Xìng、Xíng、Héng、Háng音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Xìng为主,亦读行走之行(Xíng),又读衡(Héng),又音太行山之行(Háng)。回,蒙古等民族姓。分布较广,河南,山西,陕西,广西等地有。又有5个Xìng音复姓。Xíng、Xìng音姓又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其中,Xíng音姓见《姓氏词典》,Xìng音姓见《汉语大字典》卷二等。又有行人Xíngrén、行其Xíngqí2复姓。另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行取、行脊柱、行扈3个Xíng音复姓。由此可知,以上5个复姓应都是Xíng、Xìng两读的异音同姓。附:1、Háng与Xìng或Xíng宜为不同姓,2、Héng音作姓用时古代应与“衡”通。(编者注)hàng音未及姓用。解:Hài、Jiě、Sài、Xiè、gai、jiè,Hài、Jiě、Xiè、Sài四音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不同源,宜四姓,其中,Hài音姓见《新编千家姓》,山西绛县有;Jiě音姓见《姓觹》,《中文大辞典》,傈僳,壮等民族姓,宁夏,山东,广西,云南等地有;Sài姓见《新编注音千家姓》,宁夏,山西绛县有;Xiè姓见《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主音姓,今满,蒙古,苗,水,纳西,布依等民族姓,分布较广,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七省较多,又有8个Xiè音复姓。又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姓氏辞典》:‘解,1、Hài见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2、Jiě、Sài、Xiè另姓’”。gai、jiè未见姓用。区(區):On1(ōu)、Qū,ōu、qū见《新华词典》(p、),未及姓。qū、ōu见《辞海》(p),On1(ōu)姓。区(區):On1(ōu)、Qū音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69-70、71),其中On1(ōu)姓见《汉语大辞典》卷一,《广韵·侯韵》,《万姓统谱·侯韵》等;Qū姓见《汉语大辞典》卷一,《广韵·虞韵》等,广东多此姓。區(区)On1(ōu)、Qū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不同源,宜两姓,其中,On1(ōu)见《风俗通》,《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研究》等,壮,水,布依,傈僳等民族姓,分布较广,广东,广西较多;Qū姓见《姓解》,山西绛县有。區On1(ōu)、Qū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中华姓氏大辞典》等,源出不同。从以上所及可知,区(區)On1(ōu)、Qū两音不同源,宜两姓。而不是仅On1(ōu)作姓。覃:Qín、Shēn、Tán、Xún,qín、tán见《辞海》(p、),Qín姓。Qín、Shēn、Tán、Xún四音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其中,Qín、Tán不同源,宜两姓。Qín音姓旧读Xún,湘西土家族读Shēn,即三音为一姓,今土家,瑶,僮,壮,仡佬,布依,毛南,白,水等民族姓。蜀地为Xún音姓。Tán音姓见《氏族博考》,为谭去言;壮族中潭去水为覃,今广西北边及布依,水族姓,分布较广。读Tán音的多在中原。湖南,四川,广西,贵州较多。Qín、Tán、Xún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中国古今姓氏辞典》:“覃Qín又音Tán”。《姓氏辞典》:“覃1、Qín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姓……2、Tán、Xún另姓”。覃家Qínjiā复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瑶族姓。贵州荔波县瑶麓乡之青瑶有覃家复姓,属覃家胞族类。附:或宜四音两姓。(编者注)种(種):Chóng、Cǒng、Zhǒng、Zhòng,种(種):chóng、zhǒng、zhòng见《辞海》(p、),Chóng、Zhǒng姓。种Chóng音姓见《元和姓纂》。種(种)Zhǒng、Zhòng姓,见《中国姓氏大辞典》(p9),异音同姓,Zhǒng音为主,壮、傈僳族姓,甘肃永登,黑龙江嫩江,辽宁清原,山东平度、平邑,陕西韩城,四川长寿,台湾屏东和台东等地有。种(種)Chóng、Zhǒng音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p、),其中,Chóng见《姓氏词典》;Zhǒng见《中国古今姓氏辞典》等。種Cǒng、Chóng音姓见《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下p),其中,Cǒng见《通志·氏族略》;Chóng音姓见《现代汉语词典》。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有。種(种)Zhǒng、Zhòng姓见《一字多音姓表》(十四画)。附:1、Cǒng或Chóng之误;2、或宜四音两姓。(编者注)……复杂的或难以分辨的或有疑议的多音字姓氏不只以上这些,还有不少,但较为典型的主要有这些(代表)。有句很经典的成语叫做“见一斑而知全豹”。从以上诸例可知,多音字姓氏是姓氏文化领域里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更是现实社会生活或工作中往往令人很难为情的事情。因此,知难而进,设法化难为易,让多音字姓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姓氏文化传播志愿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不应把疑难问题继续留给下一代。克服困难,益于进步。多音字姓氏遇到信息网络时代,该是“理出头绪”的时候了。作者:王万江,姓氏文化传播志愿者,发表过《稀罕姓氏趣闻录》、《怪僻姓氏尴尬录》、《大小写数字姓氏分辨录》和《中华首姓:风兴起于遂平》及《姓氏之最一百类》等系列文章,《中华多音字姓氏辨考辞典》即将出版,正在编纂的《中华古今姓氏集成》收录的姓氏超过任何一部专业工具书,达到多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6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