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5/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根用铁丝弯曲而成的旋钮,用来调节火焰的大小。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电,每天提着一个煤油灯,在昏黄的光、刺鼻的气味、黑熏的灯油烟下,埋头学习……”

“每个星期上学,都要拿着一个袋子,带上馒头和腌萝卜,每天的伙食就是清水玉米糁、清水煮面,没有油水的饭食总是吃不饱,所以就在晚上“徒嘴”啃硬馒头……”

“怎么吃馍,最好吃呢,就是把馍掰开,抹一层辣椒油,就是硬馒头都是香的,这就是我们最有“油水”的伙食了……”

“那时候总是看到一条标语‘到年,实现四个现代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候就在想,年好远,‘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以上是洛阳日报社洛教融媒执行总编辑、总经理孙自豪,洛宁县工商联主席、教体局副局长段笑波,洛龙区工商联副主席、嗨团公司总经理何俊言,洛阳日报社洛教融媒发行部(创意执行中心)主任李益涛,嗨团公司公益助农部部长王鹏的“闲谈”之言,让人不禁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坚持做这样一件事!

7月6日,洛阳嗨团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嗨团)走进洛宁县马店镇中心校,当90、00后,遇上70、80后,才发现经历时代变迁对他们的冲击和影响,全部呈现在当下的实际行动中——《河洛生活导报·洛阳教育》捐赠……

正因为他们经历过生活的不易、学习的艰难,所以他们希望他们(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可以更加舒适。

这是一次企业对乡村学校的爱心捐赠;这是一次70、80后对90、00后的殷切期望;这更是一次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真诚会面”。

年7月6日嗨团本年度“三进”乡村学校,为洛宁县马店镇中心校捐赠《河洛生活导报·洛阳教育》份年刊、阅报架2个,共计45元,希望他们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像努力穿过铁栏,茁壮成长的绿草一样,向阳而生;

像经历风吹日晒,褪去色彩,腐烂“身躯”的乒乓球台一样,坚持不懈;

像被一脚一脚青春力量踢出窟窿的足球篮一样,坚守阵地……

这不是嗨团第一次“走进”校园,更不是第一年助力乡村教育。在年嗨团就已参与《洛阳教育》进校园活动,3月《河洛生活导报·洛阳教育》进校园公益捐赠工程,嗨团订阅报纸捐赠乡村学校,价值元;4月《洛阳教育》进校园公益捐赠活动,向嵩县黄庄乡初级中学、木植街乡初级中学,定向捐赠《洛阳教育》余份,共计35万元;且在年6月,就参与图书捐赠,为宜阳县多所学校捐赠34个公益图书角,共计图书册,价值9万余元……汇聚公益力量,赋能乡村教育,年嗨团依旧将助力乡村教育的行动进行到底。

也正是这份坚持,得到市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71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