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第二章张良墓 张良去世后,受到世人尊崇,被历朝历代所敬仰,尊称为圣人,他的墓在全国各地有近千个,最有名的有留城,子房墓村,济南石匣村,长陵,张家界以及兰考张良墓。 1、留城: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南部,因大地震沉陷于微山湖中。留城是张良封侯后的受封地,微山湖中的微山岛上建有张良墓和张良庙。现已经辟为微山岛上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2、子房墓村:位于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乡子房墓村的村北3里、孙村东米处。该墓占地1亩,毁于年。现今地表无任何标记,当地村民只在遗址下面埋下三块砖做记。该墓实为张良其弟弟张原之墓,张良假托死后的张原于博浪沙行刺秦始皇。该村有张良最小儿子张辟畺的后裔。 3、张家界: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水绕四门柏柳岩下孤台上。这是张家界风景区重要人文景观之一。据《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核以史实,张良确实曾在封侯之初,便向刘邦作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的表白。综合上述记载,说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的青岩山,隐居学道,死后即葬于该地。 4、长陵:系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张良墓在咸阳市东北的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北,距市区20公里。长陵基边长东西米,南北米,高32米,呈覆斗形,封土堆完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陵周围有吕后陵和萧何、曹参、张良、周勃等文臣武将陪葬墓。据《咸阳县志》记载,张良墓去长陵5里,即在长陵东5里,但至今没有找到张良墓,多数学者认为,张良修道成仙,此处虽已修好墓地,但为空冢。今咸阳火力发电厂西侧的三义村为张良墓遗址(咸阳火车站乘5路车,到三义村下车即到)。 5、石匣村张良墓:在济南历城区仲宫镇东沟村旁的铜壁山,有一个颇有名头的景点——子房洞,传说张良(字子房)曾在此修炼。在子房洞一山之隔的山那边(靠近柳埠镇石匣村),有石砌方形古墓三座,传说分别为“黄石公墓”、“张良墓”和“尹宗墓”。史载当年张良圯桥进履,拜黄石公为师并得到兵书后,黄石公曾和他有个约定:“后十三年见我于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谷城山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北,石匣村距谷城山不足百里,张良与黄石公相会后终老于此听起来也算靠谱。 6、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张良墓:光绪二十六年《寿张县志卷首·图》,子房墓在县南六十里敬圣寺北,三冢列峙。明正德六年参政史公立石曰:‘汉张良墓汉张良墓。’即今阳谷县张秋镇北的高岗上的城坡村。 7、张良墓在山西省襄汾县大邓乡和陶寺乡一带的龟山脚下:自明代成化、隆庆以至清代康熙、雍正、光绪乃至民国诸版《襄陵县志》均记载:留侯祠在县邑东三十五里的龟山上。龟山对面的少石山就是张良辟谷处,旁有黄公祠。县志中有民国初年邑令李世祜所撰《重修留侯祠碑记》云:“迨承乏是邑,访辖境之山川,考先贤之遣迹,乃知侯为邑之东南乡人,村曰张相,因侯而名也。侯裔之散居者,曰东张,曰西张,东张之东有龟山,相传为侯之修养处,山之巅,乡人掘地得石,老曰:‘汉留侯张良之墓’,则侯之为邑人也益信。” 8、张良坟: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西5公里的三义寨乡曹新庄,该张良墓在博浪沙东65公里,留侯村东南57公里。据传说,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该地。墓冢高10米,周围长约米,保护区面积平方米。周围古柏环绕,郁郁葱葱。后世的戏曲、小说也有相似描写,说张良纳还冠盖,辞朝学道,刘邦追至白云山,张良幻化而去,从此不知下落,可见这种看法是有所依据的。白云山为土山,为邙山余脉,年以前为大沙土岗,高约40米,岗上为白云山村。年当年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社员平整沙滩改良土地,专门留此沙岗作纪念。可惜最近几年村民盖房子平整房基,该村方圆1平方公里的大沙岗,年,我再去查看,已荡然无存。 9、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对头寺村张良墓。 10、河南省宜阳县张良墓。 11、庐江县距安徽省庐江县城西南二十公里,温泉古镇汤池境内的白云山二姑尖,传说汉留侯张良曾隐居于此。山上至今还遗存着子房洞,又称“白云洞”,张良墓、逸仙亭、弹琴阁、炼丹房、白云庵等千年古迹。公元年,果树公社农民在白云山开茶地时,于张良墓址前掘得一块布满苔藓的石碑,上刻四言诗全文,字迹模糊、剥落,不可全辨:“辅佐炎刘,嘉谋嘉猷。圯桥授受,进履情投,除暴灭秦,为韩报仇。此地亡楚,帷幄运筹。功成身退,纵至人游。住茅避谷,白云山头。布衣素食,乐以忘忧,世代相续,万世无休!” 12、湖南耒阳张良洞,张良死后葬于耒水之滨何处,无法考证,成为千古之谜。 13、安徽亳州市城父镇张良墓。 14、江西省瑞昌县码头镇南2公里的龙泉村,有纪念张良的张公泉,泉水旁边有张公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