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病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什么是河南? 想要解答“什么是河南”是异常困难的 人们会说豪爽山东、天府四川 却很难用一个词来准确描述河南 因为它并非一个特质鲜明的省份 就如同它所处的位置 不南不北、不偏不倚 相当“中庸” (河南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图源自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标注)▼ 不过从历史角度看 河南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都算起 河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引领中华风气之先超过 年 而从公元年靖康之难算起 河南的衰落时期也高达 年 这种衰落几乎是断崖式的 即从北宋时期的繁华巅峰直接跌落谷底 从此成为中国内地最为动荡、最为保守的地区之一 反差之大,令人唏嘘 正所谓 (语出自北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因感慨汉魏洛阳城的凋敝而作)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中国再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这样 跌落得如此突然、如此深重、如此漫长 以至于人们对它的负面印象根深蒂固 即便近年来河南经济已经逐步振兴 许多人的脑海中依然抹不去其贫穷与落后的标签 (河南在年各省区市GDP总量排名中位列第5,增速达到8.1%,虽然人均GDP有待提升,但整体成绩单可谓优异;图表源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长时间的衰落加之巨大的人口基数 河南成了“地域黑”们最热衷的调侃对象 人们以偏概全、人云亦云 真实的河南反而变得面目不清 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 许多人以为河南只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殊不知它同时也是一个山地大省 其山地丘陵合计占全省面积的 44%以上 可谓一半山地、一半平原 (河南地形图,山地丘陵与平原的分界线并不严格,山地丘陵区域也存在许多小块平原,谨供参考;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 MapsForFree)▼ 这一地理特征正是理解“什么是河南”的关键 因为上帝之手在中原大地上一次次造山、造水 不但塑造了极佳的山川景观 更是接连创造了一段段历史奇迹 河南逐步被推向辉煌的顶点 甚至直接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Ⅰ 第一段奇迹当属河南的 太行山时代 1亿年以前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西北俯冲 (板块运动产生的造山事件,往往伴随火山喷发;太行山也是中国地震、火山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关于各个山脉形成的时间,不同的研究分歧较大,本文不作详细讨论) ▼ 欧亚板块内部引发巨烈活动 远古大陆的一侧开始隆升 另一侧则开始沉降 (沉降部分即今日之华北平原,隆升部分则为山西高原;地质学家将这种类型的山称为断块山,隆升的山体一侧非常陡峭,另一侧则相对平缓) ▼ 时间到了距今万年前 相对高差达米-米的太行山全面隆起 它沿着河南西北省界呈弧状分布 山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 与北京市的面积相当 (豫西北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 MapsForFree)▼ 这样的造山过程 使得太行山面向河南的一侧 出现了一系列极为陡峭的丹崖绝壁 (位于辉县的天界山,红岩绝壁浮在云端、有如仙山,山体之上的缓坡让植物得以附着其上,形成两道绿色腰带;图片源自 天界山景区)▼ 位于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气势尤为恢宏 其南北全长50公里 相对高差接近米 山势伟岸、壁立万仞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林州太行大峡谷,拍摄于石板岩镇马鞍垴村;摄影师 付有良)▼ 在山中生活的人们只得劈山开路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郭亮洞挂壁公路,摄影师 付有良)▼ 道路或直挂绝壁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郭亮洞挂壁公路,摄影师 董建军)▼ 或盘旋山谷、艰难上下 (林州市石板岩镇大垴村附近的公路,摄影师 付有良)▼ 高大的山体拦截了充满水汽的东部季风 沿着山脉迎风坡形成了一条多雨带 最多之处年降雨量接近毫米 与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等同 再加上山地中遍布石灰岩含水层 使得河南境内的太行山 成了华北水景最出众的山脉 高差达数百米的瀑布沿着岩壁飘然而下 如同银练 (焦作云台山的云台天瀑,落差米,高度差可以下方人群为参照物) ▼ 峡谷中积水成湖 或湛蓝如宝石 (焦作峰林峡翡翠湖) ▼ 或蜿蜒如青龙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林州大峡谷太行平湖,摄影师 付有良)▼ 当流水冲出山谷 坡度变缓,河道变宽 河水携带着泥沙肆意横流 形成一个如同折扇的广阔台地 名为冲积扇 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尤其冲积扇的扇缘 既可得水源之利,又可避免洪水之患 (冲积扇示意图,星球研究所标注) ▼ 古人逐水而居 在冲积扇的扇缘建立起许多古村落 (事实上华北平原上的许多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等,都位于冲积扇边缘或者与冲积平原的交接处;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太行山脚下林州临淇镇龙泉沟的村落与麦田;摄影师 付有良)▼ 公元前年左右 商王盘庚亦将都城迁至太行山麓的 漳河、洹(音huán)河冲积扇扇缘 史称盘庚迁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 安阳 出现了 (安阳古称北蒙、殷邑;下图为殷墟王陵遗址卫星影像,图片源自 Google)▼ 太行山为殷人提供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可以捕猎、采食、制衣、建屋、筑庙 强烈的造山运动还让原本深埋地下的矿藏易于开采 甚至直接裸露于地表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铜矿 殷人因此得以大规模冶铸青铜器 包括礼器、乐器、武器、酒器等等 应用之广,技艺之精 令人叹为观止 (后母戊鼎,年出土于安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公斤,技术相当复杂,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青铜文物;图片源自 中国国家博物馆)▼ 殷人在安阳经营长达年 其间建设有气势恢宏的宫殿区 惨绝人寰的祭祀坑 以及无以伦比的妇好墓 他们将所知的天文地理、征伐田猎、农牧祭祀等等 通通记载于甲骨或青铜器之上 创造了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系统 ▼ 殷商之后 安阳地区以邺城为中心 先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国的都城 是为七朝古都 这便是河南的太行山时代 Ⅱ 太行山之后河南将迎来更为辉煌的 秦岭时代 1.5亿年前中国北方的华北陆块 与南方的扬子陆块开始互相逼近 位于两者之间的秦岭地区倍受挤压 大地如同褶皱一般向上隆升 (秦岭山脉的形成简化示意图,这种类型的山在地质学上被称为褶皱山,地层表现为壮观的层理弯曲) ▼ 70万年前 横跨甘肃、陕西、河南三省 长达公里的秦岭最终形成 东端直接伸入河南西部 诞生了嵩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一系列山脉 是河南面积最大、山地最密集的区域 (豫西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 MapsForFree)▼ 这些山脉特点各异,精彩纷呈 中岳嵩山最高峰海拔只有米 却在平地之上拔地而起 显得高大突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嵩山少室山;这两张作品不但展现了少室山的全景,还在水中呈现出难得的倒影;第1张拍摄于嵩山东侧,第2张拍摄于嵩山南侧;摄影师 刘客白/Pconline)▼ 与太行山不同的是 嵩山缺少石灰岩含水层 造成地表流泉明显减少 但仅有的少数瀑布却依然不减风采 (嵩山卢崖瀑布,摄影师 刘客白/Pconline)▼ 伏牛山为豫西最大的一条山脉 其规模巨大,山势高峻雄伟 米以上的山峰广泛分布 作为褶皱山系的伏牛山 没有太行山那样巨大的断块山体及绝壁悬崖 却也呈现出另一种险峻 主峰之一的老君山海拔在米左右 山脊呈锯齿状 尖峭的山峰突出其上,十分独特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 王煜文)▼ 伏牛山群山连绵、水汽充足 山间往往植被浓密、云蒸雾绕 (伏牛山老界岭,摄影师 韩自豪)▼ 从这些山地中发源的河流 形成了密集的水网 据《水经注》记载 古代豫西地区大小河流多达条 众多的河流汇聚在一起 所形成的冲积区域远比冲积扇更大、更深厚 我们将其称为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形成示意图,星球研究所标注) ▼ 冲积平原地域广阔 更加适宜人类发展 百水汇流的洛阳盆地便属于此例 (第1张为洛阳市宜阳县麦田,第2张为宜阳县三乡镇烟苗移栽,摄影师 田义伟)▼ 再加上它群山围合,可以御敌于外 水系纵横,可以通达四方 古人对此总结道 ▼ “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 (洛阳周边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 MapsForFree)▼ 自夏朝肇始 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洛阳 是为十三朝古都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政权最多的都城 唐代时武则天着力营建神都 洛阳的发展步入巅峰 其时广建宫殿,气象万千 (武则天时期营建的万象神宫,亦称明堂;塔名通天浮屠,亦称天堂;无论名称还是建筑本身,都极富美感,这正是古洛阳城的独特之处;摄影师 王煜文)▼ 开凿大佛,万人顶礼 (龙门石窟中按照武则天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摄影师 邓国晖)▼ 在人们心理上的影响更为深刻 时人向往洛阳 出现了许多以洛阳命名的地方 今日江西、福建、重庆、广东、湖北、湖南、台湾 仍可以见到洛阳村、洛阳镇等等名称 就连日本京都也以“洛阳”为别称 这便是河南的秦岭时代 Ⅲ 与秦岭时代同时 河南的第3条山脉也登场了 其影响广度、深度不及前两个山脉 但却是未来更为波澜壮阔的一幕出现的必要条件 我们将其称为 大别山次时代 大别山的形成同样源于 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地的挤压 地质学上统称为秦岭-大别山造山带 (豫南大别山及南阳盆地地形图,桐柏山为广义大别山的一部分;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 MapsForFree)▼ 大别山脉岩石古老 加之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造成该山系常见怪石突兀 最独特的当属嵖岈山 其巨石浑圆 或犬牙交错 (嵖岈山,属于桐柏山脉,摄影师 高山流水视野/Pconline)▼ 或赫然独立 (嵖岈山,摄影师 高山流水视野/Pconline)▼ 总体而言 大别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 冷暖气团在此交替频繁 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便发源于该区域 山中常年云遮雾绕,阴雨不断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信阳商城县黄柏山;摄影师 韩自豪)▼ 植被茂密、郁郁葱葱 (信阳南湾湖附近的山地丘陵、茶园;大别山的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长,出产著名的信阳毛尖,摄影师 焦潇翔)▼ 水如镜面、山若泼墨 (信阳灵山,湖泊名为元璋湖,摄影师 王力尧)▼ 大别山与秦岭山系的伏牛山合围 形成了著名的南阳盆地 盆地北侧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突然中断 构成盆地的东北角缺口 成为中国南北沟通的交通要道 楚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南阳便诞生于此 它亦是楚国早期的都城所在地 西汉时则成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今日南阳城区;南阳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还拥有中国境内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恐龙蛋化石群,数量高达10万-40万枚,世所罕见;摄影师 韩自豪)▼ Ⅳ 三个山岳时代之后 真正的高潮即将到来 即 大平原时代 这次出场的主角不再是山岳 而是一条大河 位于河南三门峡的群山之西 一个大型古湖不断吸纳上游来水 15万年前 愈来愈大的古湖终于切开山体 喷薄而下,直至大海 现代黄河形成了 (第1张为河南黄河三峡之龙凤峡,第2张为八里峡,即为古湖切穿山体后形成的河道;具体切穿时间仍有争议;图片源自 黄河三峡景区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30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