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宜阳县,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这一千年古都。在地理位置上,宜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跨东经°45′~°26′,北纬34°16′~34°42′,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宜阳县总人口超70万,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宜阳县这一建制开始于秦朝时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了,成为河南省建县较早的县。

首先,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就宜阳县的历史来说,早在多年前,该地区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夏商这一历史阶段,今河南省宜阳县一带为豫州雒西地。春秋时期,今洛阳市宜阳县一带属晋国这一强大的诸侯国。战国时期,晋国被分为韩国、魏国、赵国这三家,该地区成为韩国的疆域,为宜阳邑。由此,对于宜阳这一地名,已有年左右的历史了。

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剪灭六国,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该地区属三川郡宜阳县。公元前年,西汉朝廷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宜阳县属之。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京师地方称司隶校尉州,宜阳属之。元鼎四年(前年),割河南、南阳二郡西境,设立弘农郡,郡治灵宝,辖11个县,宜阳属之。由此,在西汉时期,今宜阳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东汉时期,宜阳县属司隶校尉州弘农郡。三国时,宜阳在魏国境,仍属弘农郡。

东晋十六国时,因为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宜阳历属汉,前赵、后赵及后秦等。南北朝仍以州、郡、县相称,南朝宋,宜阳仍属弘农郡。北朝魏,宜阳属河南郡(齐、梁、陈时期,宜阳属北朝)。北魏孝昌初(年),设立宜阳郡,辖宜阳、新安(今渑池境)、东亭(今嵩县境)三县。总的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义宁二年(年),隋朝朝廷再次设立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并改宜阳郡为熊州。

最后,元代福昌、寿安合并,再称宜阳县。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也即宜阳县隶属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清朝这一历史阶段,宜阳县隶属于河南省河南府。年,以洛河为界分宜南、宜北两县。年,宜南、宜北两县合并为宜阳县。年4月至今,宜阳县隶属于千年古都——洛阳市。截至年,宜阳县总人口约为72万人。

文/情怀历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1981.html
------分隔线----------------------------